方志动态

1.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2.关注香河方志网微信

谢伏瞻:全方位理解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来 源: 作 者: 时 间:2019-01-15

全方位理解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谢伏瞻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实际,准确把握中国国际地位指明了方向。

如何全方位理解改革开放40年来的光辉历程,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我谈三点认识。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2017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1978年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40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1978年—2017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27.7%47.7%24.6%调整至7.9%40.5%51.6%。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屡创新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新中国成立后打下的工业基础上,我们加快发展工业,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均衡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功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不断完善。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高铁、特高压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40年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乡村发展呈现新面貌,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显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关系已由改革开放前的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城乡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顺应并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978年—2017年,中国GDP年均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从位居世界第11位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8%提高到15%

40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深入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由1978年的0.8%上升为2017年的11.5%。一般贸易占比超过加工贸易,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稳步提高,中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3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随着经济发展与开放水平的提升,中国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向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转变。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主要贸易融资货币、外汇交易货币和支付货币之一,并于201610月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还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为全球合作发展增添新动力。

40年来,中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直是最受外资青睐的投资国之一。按照联合国贸发会的数据,1979年—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1%,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成为实际利用外资的重点地区,全国利用外资结构日趋优化。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和资本净输出国。

三是人民生活显着改善,脱贫攻坚成效卓着。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2017年,中国就业人员年均增长近1000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高效率、高收入的非农产业转移,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元大幅增长至25974元,年均实际增长8.5%,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4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成就。按照2010年标准,中国农村7.4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97.5%显着下降至3.1%,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届时中国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40年来,中国逐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新阶段,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中国正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中国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一切成就,都源于我们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全球经济新格局下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质疑“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如果不进行全面、立体、多角度的观察,那么判断其发展阶段就容易出现偏差。

一是只看到单一的总量指标,忽视了中国人均发展指标较低的现实。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一些观点认为,像中国这么大的体量,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能够达到的。事实上,权威的国际机构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衡量发展水平最权威的标准并不是总量指标,而是人均指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人均指标度量,今天的中国仍处于全球中等发展水平。按照世界银行的图表集法,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8690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366美元,仅为美国的15%,距离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12235美元还有较大差距,在18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0位。即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16760国际元,全球排名第77位。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1990年—2018年,中国的该指数从0.502稳步提高至0.752,目前在联合国的189个成员中排名第86位,距离“非常高”人类发展程度门槛的0.8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统计署、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中国均位列“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之列。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是存在广泛的国际共识并被高度认可的。

二是只看到局部的发达地区,忽视了中国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一些观察家仅看到中国部分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看到中国奢侈品和高档汽车等消费增长较快,便认为中国已经是高收入发达国家。但事实上,中国还有近6亿农民、2亿多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远未达到城市居民水平。更不应该忽视的是,中国还有3000万左右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群体还要更大。全国还有8500万左右的残疾人。在全社会层面,居民财富积累仍然薄弱,总体生活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民生建设任重道远。因此,既要看到在中国大地上崛起了少数现代化的世界城市,更要看到辽阔的大地上仍有近600个国家级贫困县;既要看到现代交通方式拉近了中国城市间的距离,更要看到广大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很落后;既要看到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人民享受了丰裕的生活,更要看到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民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三是只看到贸易规模的增长,忽视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的现实。一些人士看到中国货物出口快速增长,少数中国高端产品开始受到市场青睐,便主观认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实际上,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档次偏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与世界工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由OECDWTO合作推出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是计算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实际地位和收益的权威方法。以中美贸易为例,2016年根据该方法计算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为1394亿美元,仅为按照传统海关贸易总值统计的55.6%。可见,中国贸易规模的庞大掩盖了贸易附加值偏低的事实,严重高估了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收益。在客观度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真实地位方面,另一个广为接受的案例,便是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按照全球价值链分解,中国组装一部iPhone手机所获得的附加值,仅为其批发价的3.6%,其余大部分的附加值则被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强国所占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产品出口规模越大,发达国家实际获得的附加值越多。

四是只看到中国在促进全球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忽视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不强的现实。一些人士认为中国对外援助快速增长,且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与其发展中国家身份不相符。实际上,中国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讲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在互惠发展中共同进步。更不容忽视的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且复杂的变化,但全球治理体系及其规则仍然是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中国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现行规则的接受者。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面,发达经济体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最惠国待遇、技术援助等规则的制定上仍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都还有待提高。

总之,无论是从中国要务实解决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看,还是从全球相对发展水平与治理体系的实践看,中国目前是并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于那些质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论调,既有罔顾中国发展实际造成的认知偏差因素,也有个别国家出于私利而罔顾国际道义的价值偏差因素。这也凸显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变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进入新时代,中国将担负起与实力和权利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与使命

目前,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仍未发生改变,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逐步展现出负责任大国形象。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承担的国际责任要与国家实力和国际权利相适应。在新的时期,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将与世界共享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履行与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首先,中国将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过去40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的。历史一再证明,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如今,中国提出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新的重大举措。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分享给世界各国的宝贵经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并促进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因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但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剧了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平等,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一些国家大肆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因此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举办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主动向世界打开开放之门,将助力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其次,中国将积极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40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经验能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当前,中国正处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和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具体落实行动将为那些正面临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总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最后,中国将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全人类正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在一个世界各国高度相互依存和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并且一些长期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淡薄,以强国自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惜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趋势。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致力于推动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当前,中国已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中国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今日头条

  • VR全景

  • 香河地方志官方微信

  • 香河地方志小程序

备案号:冀ICP备1801696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2402000328号 电话号码: 0316-8581951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Copyright © 2017-2020 香河地方志 技术支持:蓝街科技 邮箱: 826763194@qq.com
www.xhdf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