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2.关注香河方志网微信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谢伏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院建院40周年发来贺信,今年1月2日、4月9日,又分别为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发来贺信。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一个研究单位三次发贺信,这是十分罕见、极其珍贵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院的亲切关怀,我们大家在深受巨大鼓舞的同时,也深为一种庄严的历史责任感所激荡。
2018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同志来我院调研并发表讲话。王沪宁同志开门见山地指出,他调研的目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17”重要讲话两年多了,讲话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和要求,“破题没有?进展如何?”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17”重要讲话三年了,致我院建院40周年贺信两年了,王沪宁同志的这一发问仍然是振聋发聩、发人深思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给我们出的题目,我们的考卷答得如何?需要认真总结,更要查找差距,制定措施,继续抓好落实。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方针、政策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创建、发展和繁荣起来的。1949年9月,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宣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为发展科学文化,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保障学术自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也使用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表述。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强调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项原则: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5·17”重要讲话科学地解答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指导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重大提法的变化,而且是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职责、战略要求的重大发展。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我们不妨从中把握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加快构建”。“加快构建”这四个字是有深意的,“加快”阐明了任务的紧迫性,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奋发有为;“构建”不是恢复重建,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繁荣发展的已有成就基础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个关键词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中,从众多思想中找到了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并相应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毋庸讳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狭义或纯粹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发展的期望。一是用中国理论、中国学术解读中国实践尚不充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构建并发展出一套成系统、较为完备、较为成熟的解读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解读当代中国发展奇迹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二是对民族复兴的学理支撑尚不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注入学术之源,为丰富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提供智力支持。对照上述职责要求,我国学术界尚未构建起能够充分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应有价值和力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概念、指标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这是我们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的必然结论。
二、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筚路蓝缕、潜心耕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
从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时代要求出发,应当看到,我院的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问题,如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等,在我院也是存在的,有的还比较突出。
综合分析,我院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有些学科是从苏联“学来的”,有些学科则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还有些学科是从西方“拿来的”。这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历史形成过程紧密相关的。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健全、不系统、不完善,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的根源。以我院经济学学科为例,某些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学科,已经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大体说来,有四种情形:一是有些学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学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急剧下降。二是有些原来的学科划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要求。三是有些学科低水平重复设置,需要整合、归并和提高。四是存在不少空白短板,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而我们尚缺乏研究的领域。
从去年6月到今年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切关怀下,王沪宁同志悉心谋划指挥,黄坤明同志直接领导推动,我们组建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根据党中央审定批准的组建方案,按照“不是要归大堆,而是要真正打造中国历史研究的精锐”的要求,本着“消除重复、填补空白、理顺关系、体现传承、面向未来”的原则,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历史学部原有5个研究所基础上新设院部并成立4个内设机构,新设历史理论研究所,调整、优化、新设40个研究室,整合6个科研辅助部门,新设5个非实体性研究中心,学科调整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在我院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历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我院其他学科领域的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之,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依托,学科体系不扎实,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是无源之水;学科体系的中国特色不鲜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就是无本之木。我们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在加快构建学科体系、突出中国特色上下更大功夫。我们要强化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基础性研究,坚持问题意识和需求导向,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科学谋划学科布局。我们要通过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
三、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
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原理、观点,理论、学说、知识、学术等;二是研究方法、材料和工具等。学术体系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学术体系的水平和属性,决定着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水平和属性。
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史表明,一种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确立,往往就是一门新学科的诞生。成熟、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常是区分学科最重要的标志。
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国社科界、全院同志共同努力。这里,不妨分析几个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和发展。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称赞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中,“实事求是”主要是一种考据学意义上的治学方法和态度,而不具有哲学认识论的意义。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古代的术语进行了一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与阐发。从此以后,实事求是便有了特定的内涵,被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的中国化表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下来。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
案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应该和能够搞市场经济吗?这个问题相当长时间里,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中是明确加以否定的。打破对计划经济的迷信,打破对市场经济的禁忌,认为市场和计划都只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历史性贡献。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应该承认,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每一步深化,都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都是对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藩篱的冲破,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改革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党和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并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国情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深度融合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案例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和国际会议上,倡导性地提出在世界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并迅速取得广泛共识。联合国2017年2月10日将其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3月17日又将其载入安理会决议,2017年3月23日再将其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立,为解决当今全球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一重要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种种挑战提供了符合各方利益、并且是在无法解决这些挑战的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新方案,体现了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的新全球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贡献。
从上述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有益启迪。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二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文化形态,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其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的资源。再次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这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三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出发的,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这就需要我们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从而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揭示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和学术创新。四要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从我国当代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四、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主要包括:概念、范畴、命题、判断、术语、语言等。话语既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构成思想的重要元素。当然,话语体系不单纯等同于语言,它是有特定思想指向和价值取向的语言系统。
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我们不妨再分析几个案例。
案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4月,艾思奇同志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首次提出“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命题,倡导让哲学说中国话,说老百姓的话。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开创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经提出,迅速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它以精准独到、洗练晓畅的话语,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旗帜。
案例二: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邓小平同志借用中国古代的术语,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来,进而领导我们党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对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均作出系统部署,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提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它创造性地改造了中国古代的话语,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表达,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并即将成为现实的宏伟目标。
案例三:中国梦概念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概念,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和重要会议上加以阐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一经提出,迅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它用高度凝练、明白晓畅、特色浓郁的话语,来概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最大限度地反映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在这一伟大梦想的感召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如何才能提炼出标识性概念?一要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发扬钉钉子精神,严谨治学,决不能投机取巧,标新立异,那样提炼出来的只能是“伪概念”,非但不能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反而会起消极作用。二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接地气,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提炼出的标识性概念才能合实际、通民心、立得稳、传得开。三要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相联系。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着力打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做到中国话语、世界表达。要聚焦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法律的制定,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三大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有的话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转化为学术。
五、加强对“三大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三大体系”建设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大的研究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任何迟疑、拖延甚至麻木不仁、马虎大意都是要不得的,必须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扎实推进。
二要扎实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状况调研普查。力争通过学科调整,使全院的学科布局明显优化,真正实现学科建设大踏步前进。要以创新的思路,突出重点,该收缩的收缩,该加强的加强,该合并的合并,该新建的新建。
建设“三大体系”,人才是关键。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办院规律、有利于出高质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三要加强领导,敢于担当,奋发有为。院党组统揽全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三大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研究所所长要落实“三大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始终把“三大体系”建设作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各所党委书记要把正“三大体系”建设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
使命催人奋进,使命引领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推进“三大体系”建设,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本文系作者2019年5月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节录,全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今日头条
VR全景
香河地方志官方微信
香河地方志小程序
备案号:冀ICP备1801696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2402000328号
电话号码: 0316-8581951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Copyright © 2017-2020 香河地方志 技术支持:蓝街科技 邮箱: 826763194@qq.com
www.xhdf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