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情概览

郝寿臣

来 源: 作 者: 时 间:2018-06-29

郝寿臣是中国近现代京剧艺坛上的一代宗师,该派艺术对京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位京剧大师原籍乃河北省香河县五百户村。

一、     初踏艺坛

  郝寿臣1886年5月10日(清光绪十二年农历四月初七)生于香河县五百户村一个贫苦家庭,排行老二。其父郝国福是个木匠,其母王氏也出身农家。郝寿臣年幼时,因连年灾荒,庄稼收成不好。其父郝国福不得已去北京城内深学木匠手艺,三年满师能挣钱糊口后,便将家眷由香河迁到北京,在崇文门内东城墙根一带找房居住。

母亲对孩子们管教很严,凡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们练习着做。寿臣几岁时就学会了穿衣洗脸,铺床迭被,提水劈柴等。他精明利索,干一样精通一样,为此母亲为其起个名字“万通”。

6岁那年清明节,寿臣随母亲回五百户老家上坟。母亲回京后,寿臣在老家住了3个月。后爷爷送他回京,爷俩步行,整整走了一天才到京。

在北京,郝家过的也是苦日子,靠父亲的微薄收入仅够糊口。为了供寿臣他们上学,母亲只好多揽些外边的活计来攒钱。尽管如此,郝寿臣也只念了一年私塾便因贫困辍学了。为了谋生,母亲将从五百户老家带来的豌豆加茴香煮熟,放在铜茶盘中,上面盖上湿毛巾由7岁的小寿臣去卖。小寿臣便光着脚丫儿,头顶破草帽,上身光着膀子,下穿一条补钉小短裤,托着铜茶盘去沿街叫卖。

那天刚下过大雨,街上到处泥塘洼水,听到小寿臣的叫卖声,街上人都很可怜他。可小寿臣不在乎,满有劲地用他那特有的童子音高声叫着:“卖五香豌豆哇!”这时出来一个40多岁的买主,他不是要买豌豆,而是给小寿臣那豁亮的童子音给吸引了。这人是唱影戏的,叫王德正,他有个8岁的女儿王菊子,正学京戏老生,缺个唱花脸的伙伴。他不仅相中了寿臣的嗓音,还看中了那长相:圆方脸,宽脑门,大眼睛,和王菊子一般高低的个儿。

经过王德正的劝说和小寿臣的泡蘑菇,郝国福和王氏终于同意寿臣去学戏。为教戏,王德正请来一个叫吕福山的人来给小寿臣启蒙。聪明好学的“小万通”不到两个月便把第一出戏《锁五龙》学完了,而且是字正腔圆,娓娓动听。接着小寿臣又学《二进宫》和《捉放曹》,还和一个姓韩的师傅学武功。后来有一天,小寿臣随吕师傅去看朋友,正赶上京戏名角金秀山演《探阴山》。金老的唱腔身段动作一下子将小万通迷住了。回来后,他当着王德山的面,将金秀山的一个唱段一字不落地唱了下来,还真有点金秀山的味儿。乐得王德正拍手叫好,要他以后多学金派的唱法。后来郝寿臣熔各家花脸唱腔为一炉,而自成一家。这与他小时受金秀山影响颇有关系。

小寿臣学戏半年后便登台演出,这第一次演出是北京东单北大街“燕喜堂”的堂会,剧目是《锁五龙》。由于他只是个7岁半的孩子,又穿厚底靴,是由师父抱上高桌去表演的。这次表演满堂叫好,他一下子唱红了。他第二次出演,是陪王德正女儿王菊子演《二进宫》,他演徐延昭,王菊子演李艳妃。

二、漂泊生涯 

一下就是近7年的舞台生活。7年“典身”到期后,14岁的寿臣离开了王德正和吕福山。这时他的嗓子也倒了。受尽了演艺之苦的小寿臣又和父母一起过着贫困生活。这时候,八国联军正入侵中国,小寿臣被抓进八国联军军营去伺候俄国德国的病鬼。7年舞台生涯使他领略了清政府贵族、豪门的腐败。这一连5年伺候外国侵略者又让他对入侵者产生了无比仇恨。不过这5年他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学了不少外国语言,对他以后的演艺生涯起过不少的帮助。

1903年,17岁的郝寿臣与一位姓朱的女子结了婚,后因产后风,朱氏去世。家里人说寿臣命硬,得续个比他大的媳妇,结果娶了个比他大三岁的李氏为妻。

在外国人的府第时,他常抽空去听金秀山、刘鸿声、黄润甫等人的戏,还偷偷喊嗓子、练身段。后来离开外国人,他带着一颗未泯灭的艺术追求的心又回到向往多年的舞台,在梨园界与人搭班唱戏。谁知很快被排挤,不得不漂泊到天津会芸园搭班。因他无名师提携,又无靠山,不久又被排挤出津。接着,20岁的寿臣先后到营口和烟台漂泊,受尽挫折,终于在烟台落脚唱戏。几年间,他走遍烟台及营口、沈阳、公主岭、哈尔滨,还到过朝鲜。这时期,他不间断地早起练嗓,嗓音已大有好转。1909年他先在大连唱戏,后又回到了北京。

在北京,他每天仍加紧练嗓,后又得阎宝恒和朱子久两位老艺人指点,经过刻苦锻炼,终于练出了一付好嗓子。无论唱念,其劲头瓷实,气力充沛,音量宽厚,气魄宏大,有着雄厚浑圆的韵味。嗓音练好后,他决定再闯关东。

这一次是与路三宝、马德成及哥哥郝寿山一起。在东北演出挣钱不多,他们又到朝鲜去闯,可因语言不通,观众寥寥,生活很苦。

郝寿臣经三闯关东后返京,可谓饱受了人间磨难,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清楚一个演员在社会上的低下地位。但他历来不嫖不赌不吸毒,洁身自好,堂堂正正做人。在艺术上,他虽未专拜名师,但他广学何桂山、金秀山、黄润甫、刘永春、李连仲、刘鸿升、郎德山这些名演员的艺术,不惜充当配角,挣起码的生活费来从舞台上学习揣摩。

三 、初展雄风

郝寿臣初露头角,是一次和谭鑫培合演《捉放曹》。他大胆运用表情、身段和细微动作,把曹操性格刻画得很透,得到了谭鑫培的赞许。后来他又和李鑫甫合演《白马坡》,和龚云甫合演《徐母骂曹》,由于表演生动,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好评。他一连演了16场曹操戏,得到名家赞予个“活曹操”、“活孟德”的称号。郝寿臣这一时期有名的代表作是《审七长亭》。为演好这个剧,他努力提高文化修养,熟读古典小说,研究声腔字韵,揣摩人物性格,把精湛的演艺又推进了一大步。

1915、1916两年,金秀山、黄润甫两位大师相继辞世,喜爱他们演唱艺术的戏迷们无不表示莫大的遗憾。这时,郝寿臣与杨小楼合演的全本《连环套》可谓了填补了金、黄逝后造成的空白。郝寿臣在演唱中,蕴含了金秀山优美浑厚的唱腔,再现了黄润甫气魄雄伟的表演身段和斩钉截铁的念白。郝形成的“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独特风格,将净行艺术提高到与杨小楼、梅兰芳、程硕秋、周信芳、马连良等的生、旦艺术并驾齐驱的地位,为花脸行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他决不自傲,仍然虚心好学,每遇名角演出,他总要到场细听。他更注重戏德,决不为了多赚钱而连赶两场戏,造成不好的演出效果。他不仅能演好主角,演配角也一样认真。辛亥革命后,社会上一时流行演“文明新戏”,在演《新茶花女》时,郝寿臣扮演了一个英国武官,当年他在外国人府邸做事的一段生活竟派上了用场。

 

四、跻身名林

1916年,郝寿臣30岁,这时他已跻身于名角之林。可他仍收入微薄,加上他多次为抗拒班主盘剥而罢演,致使生活十分窘迫。1919年他父亲过世时,竟得向朋友借钱发葬。

在艺术上,他仍然不懈地追求与创新。1921年他设计的勾脸用的精巧彩匣,为后来影、歌星的化妆箱提供了参考。他设计的花脸演出服装,为后来花脸服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2年12月1日,清朝逊帝溥仪与婉容于紫禁城举行结婚大典。从第二天起,演戏三天,剧里有杨小楼、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杨小楼、郝寿臣的前两本《连环套》,梅兰芳的《天女散花》等。

1926年,郝寿臣40岁时,开始与马连良合作。1928年他们同去上海演出,博得盛赞,书法名家为他题写了“声闻于天”的横匾。

郝寿臣为人正直,嫉恶如仇。这时期,日本侵华事件不断发生,郝寿臣排演《荆轲传》以明示自己的爱国热忱。为演好这出戏,他精读《史记》中《荆轲传》,还与编剧吴幻荪共同研究荆轲这个人物的塑造。他不攀权贵,不畏强暴。47岁那年冬,北平公安总局局长鲍毓麟叫人打电话通知郝寿臣与杨小楼当晚7点到鲍家去唱堂会,又要一区分局李局长到郝家催戏,结果吃了闭门羹。事后,郝寿臣对弟子说:“鲍毓麟如此轻视我们艺人,叫演就得去?我们演员高台教化,不低于任何人。我郝寿臣一不吸鸦片,二不做坏事,走的是正路,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有恶人不断打郝寿臣的念头。1934年,郝寿臣去天津春和戏院挑班唱戏,三天戏《荆轲传》、《赛太岁》、《桃花村》和《捉放曹》几个剧目唱完,郝寿臣带人离津时,却遇无赖纠缠。抓住郝寿臣衣领,说郝打了他,叫郝赔偿。在天津执教的寿臣小弟郝铭正送哥哥,看不过打了那人两个耳光,那人被打坐在了火车站台上,郝寿臣才得以上火车。谁知被打耳光那人身下竟流出一滩血来,到医院一检查,发现那人右臂早已被人用匕首扎了5、6寸深的大口子。这纯属一起“做伤讹诈案”。最后官司打到河北省法院,到底是郝寿臣拿出一千元才算了结这场官司。本来郝寿臣因半生坎坷已对粉墨生涯感到厌倦,此次又遭讹诈而呼告无门,便产生息影舞台的念头,后因杨小楼相求再合作几年才未退下。

 

五、息影与复出

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由于日军的野蛮侵略,郝寿臣更增添息影的念头,但为了信守与杨小楼合作到杨60岁的许喏而不得不照常演出。这年11月,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强迫郝寿臣和大病的杨小楼登台义演。他们合演的剧目是《九伐中原》,病中的杨小楼演兵败的姜维,当杨唱到:“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只剩下七人五骑,岂不气······”戏中的姜维该吐血时,杨小楼却在台上真吐血了。杨从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代宗师溘然长逝,终年60岁,应了他生前对郝的诺言。对杨小楼的死,郝寿臣异常悲痛,隐退的思想更重了。但只因马连良先生请求合作,才碍于情面偶尔演出几扬。到53岁那年,尽管身体还很健壮,嗓子也很好,但也毅然决定息影了。

隐退舞台后,他一刻也未离开过戏剧艺术,曾先后招收了樊效臣、王永昌、唐景一、李幼春、袁世海等弟子,竭尽全力地培养人才。

息影后的一次破例演出,是1940年11月12日辅仁大学校长陈垣60寿辰的时候。辅仁大学是儿子郝德元的母校,又有学校的盛情约请,他倒底还是剃须登台了。这次演出的是他生平得意杰作——全部的《捉放曹》。他息影前共演出过225出戏,其中以曹操戏为最多,大约演过89场《捉放曹》。这次在辅仁大学的破例义演,使校友们很受感动。事后学校特请文学院院长沈兼士教授写了一块“热心教育”的篆字匾额送到郝家,表示感谢。

此后几年,他仍然固执不上舞台,就是戴笠请他唱堂会,也遭到了拒绝。后蒋介石到北平,有人请他为蒋接风演出,他也没有答应。

只是到了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庆祝大会上,年已63岁的郝寿臣却剃了蓄养十来年的胡须,又情绪振奋地粉墨登场了。他嗓音洪亮,身段轻捷,使出全力为新中国演唱,观众对他报以热烈掌声。

 

六、一代宗师

1950年,北京市委彭真同志主办一场盛大招待晚会。开场戏《醉打山门》是特邀萧长华和郝寿臣两位老艺人合作演出。年已64岁的郝寿臣演鲁智深,72岁的萧长华演卖酒人。二老得心应手,情趣盎然,深受欢迎。两位老演员刚卸完妆,彭真特邀他们到前台看戏。他们随彭真到观众席第一排时,见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坐在那里。毛主席和他们一一握手,连声说:“谢谢你们!”接着又让两位老人坐在身边空位子上。彭真对郝寿臣说“你郝家的事,毛主席都知道。”周总理问:“听说你有个儿子在美国?”毛主席接上说:“是啊,写信叫他回来嘛!”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使郝寿臣激动不已,回家后连夜写信给在美国的儿子。

1951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郝寿臣一连五场参加义演。这年春,原“梨园公益总会”改组为“北京剧公会”。在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了萧长华、王瑶卿、梅兰芳、郝寿臣等组成董事会。代表大会上,公会会长沈玉斌提出要创办一所戏曲学校。代表大会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梅兰芳又提议请郝寿臣任戏曲学校校长。郝寿臣难以推辞,便慨然接受了戏剧界同仁的委托,担任起这所戏曲学校校长来。

在教学中,他既是教育有方的名师,又恰似慈祥的长辈。他待人雍容大度,毫无门户之见。对学生因材施教,慧眼识人。他自己所教授的,是自己从艺多年所形成的风格独特的郝派艺术。

郝寿臣在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中,曾汲取了诸家花脸艺术家之长处,加以融汇贯通,又加上自己多年的创造。郝派艺术特色之一,是将铜锤唱法运用在架子花的唱工上,将铜锤高亢洪亮的唱法配以叱咤峥嵘的表演,更恰当地表现了性格各异的人物。郝派的念白是以深沉浑厚的京白为主,不飘不撒,不俗不厌,既有气魄又有性格。除京白外,他还善于念山西白和河南白。在做功上,郝寿臣不但有“活孟德”、“活李七”的称号,而且演过的其他人物如鲁智深、张飞、马谡、牛皋、焦赞、马武、周处、李逵、姚刚、潘洪等,都能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从造型到步法、指法、身段、亮相,因人而异,表现出他们的感情和性格。在勾脸谱时,他更是结合肌肉骨骼,灵活运用,使之既能表现人物面貌,又能使眼睛传神做戏。

郝寿臣生平演了200多剧目,扮过168个人物。这些剧目中,有的是人们常演的传统戏;有的是近乎失传而由他继承下来的花脸冷门戏。象《打龙棚》、《舟江关》、《打曹豹》、《除三害》等。另外,他还创造了许多独挑的新剧目。如《桃花村》、《荆轲传》、《牛皋招亲》、《赛太岁》等。这些戏中的人物,他在表演和扮相上都有独特创造。如《桃花村》中的鲁智深,他所独创的敞胸露怀、穿短僧衣、挂大佛珠的扮相,以及表现朴实憨厚性格的念白,鸭转鹅行的台步,熊立虎蹲的亮相,很有特色。后来他又把这一创造运用到《野猪林》中。直到现在舞台上,演鲁智深还差不多是以此为模。

他虽然有诸多冷门戏和新剧目,可从没有自挑一班的欲望。他常谦虚地说:“花脸是陪老生、武生的。一台戏,功力悉敌,斗得起劲来,那才是玩艺儿,不必自己强出风头,标榜自己。”所以,他平生的更大精力,是用在合作编创剧目上。他和杨小楼合创过《野猪林》、渡阴平》、《坛山谷》、《陆母伏剑》、《坝桥挑袍》、《康郎山》、《百骑劫魏营》、《连环套》;跟高庆奎合创过《许田射鹿》、《马陵道》、《赠绨袍》、《史可法》、《八义图》;跟马连良合创过《青梅煮酒论英雄》、《鸿门宴》、《火牛阵》、《夜审潘洪》、《串龙珠》等。这些剧目,大都还流行在现在京剧舞台上。

郝寿臣身为戏曲学校校长,也亲自执教。教花脸戏。他给学生讲课,不拘限于自己一派的艺术,而是广授各家之长,使教学更丰富完整。经他手培养了诸多优秀演员。他这一代宗师的艺术精华,也被弟子们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郝派传人,当首推袁世海,另还有名演员周和桐、李幼春等人。

郝派艺术是一笔宝贵财富,可由于其经历的时代,留传下来的却为数不多。解放前录制的唱片,除重复灌制的唱片外,不同剧目只有26出,录音带仅有《黄金台》、《法门寺》、《群英会》等;摄录制成电影的有《李七长亭》(1944年华北电影公司摄制)。

1961年11月26日22时零5分,为京剧艺术奋斗了一生的郝寿臣与世长辞,享年75岁。戏曲学校的师生们悲痛万分,全校停课三日,禁绝一切音响,以示哀悼。各界人士也纷纷前往吊唁。在全体毕业学生敬献的特大花圈的挽联上写着:“重艺术,守身如执玉,培两代淳导有方。”30日,这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被安葬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戏曲学校为其墓勒石立碑,嵌入遗容,以供后人瞻仰。

郝先生逝世后,人们继续整理他留下的艺术成果,以便后人继承和发扬。有人曾整理了他的花脸艺术方言。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郝寿臣脸谱集》。将他60多年勾脸经验做出系统分析和详尽解释。脸谱集刊行后,当即受到国内外文艺界广泛关注,被视为京剧艺术珍品。1963年,周总理在出席北京曲艺团举力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会”时,曾说:“你们看过《郝寿臣脸谱集》吗?那是我们国家当代的艺术,比我们送给苏加诺总统画集的水平还高。”这是对郝寿臣艺术成就的最高评价。

郝寿臣不愧为我国京剧界花脸艺术的一代宗师,也是我们香河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杰出人物。

根据红舒、齐自详《一代宗师郝寿臣》整理
  • 今日头条

  • VR全景

  • 香河地方志官方微信

  • 香河地方志小程序

备案号:冀ICP备1801696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2402000328号 电话号码: 0316-8581951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Copyright © 2017-2020 香河地方志 技术支持:蓝街科技 邮箱: 826763194@qq.com
www.xhdf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