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情概览

文 庙

来 源: 作 者: 时 间:2018-07-02

一、建  筑  格  局

     文庙坐落在县城西街路北,前面有正南门、西门和东门。正南门前临街处有一座高大的红影壁,当一个县出了状元时,可扒掉影壁走正南门。可惜香河从未出过状元,正南门也从未有人走成。影壁东、西两侧各有一门。东门冲正东,门楣上有“义路”横牌,西门冲正西,门媚上有“礼门”横牌,两牌均为白地黑字。进了西门向左看,就见到面向正南的三洞牌楼门,由4根立柱连架而成的层叠斗拱木结构,造型美观,古朴典雅。正中门楣上悬着竖雕“文庙”二字木牌,蓝地金字黄花边,遮掩在牌楼檐下。牌楼4根立柱的顶端,各卧一个约一尺高的铁铸狮子,它距地一丈多高。进牌楼门,东侧有一个两丈多高,一搂多粗的磨砖砌成的“文笔”,中腰有“文笔”两个大字;门西侧有一个如床大小的“砚池”。过牌楼门往北走就是三座玲珑剔透的小石拱桥,跨在小小的月牙池上。这池叫“泮池”,是“笔洗”。这桥是“笔架”因为三座桥身太小,又挨得紧凑,一大步即可跨过,被香河人称为“一 步三座桥”。这“泮池”容受整个庙内的雨水,池下有暗沟与“文笔”座下的大渗井相通,所以整个庙内没有外泄水道,可院内也不存积水。

与“桥”在一条线上的东、西两侧各有两间书房。站笔架桥上向南仰望,牌楼门正中门楣上有蓝地楷书大金字横额“宣棂擎霄”。转身下桥往北,便是三间宽敞的过厅(腰厅)了。整个前院笼罩在两棵高大的桑、槐树浓荫之中。

过了腰厅往北,便是文庙正殿了。这三间高大的正殿坐落在月台之上。大殿正中檐下悬着黄边蓝地木牌,上面竖雕着三个大金字“大成殿”。月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花墙,台西侧有石雕大龟驮着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文庙立的碑。

走进正殿内,正中高座上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神牌。蓝地金字,周围镶着紫铜色透雕花边,5尺高1尺宽。正座顶梁处悬着“德配天地”横匾。与正座并排的西侧有“亚圣孟子”、“宗圣曾子”;东侧有“复圣颜子”、“崇圣子思子”的牌位。4个牌大小样式相同,比正中牌位矮小。

正殿东西两山,与月台下东西两配殿的北山之间,有圆拱门相连接,门顶部都有砖雕字,西是“文渊”,东是“曲境”。

东西配殿各4间,殿内沿后墙长长的条案上,排放着72贤人的牌位。两配殿南端各有一单间,西为“西庑”,内放本州本府的文人、孝子、烈女牌位。东为“东庑”,内放本县文人、孝子、烈女之牌位。

由“曲境”门往北,可到后层“承衣殿”。此殿两山之外,各有由甬路相隔的三间平房,房内存有祭奠器皿。过甬路往北的东北角有个小跨院,为书绅来时的住处。


二、历代沿革

香河文庙的创建当推至明朝万历丁巳年(1617年),楚中次州沈公来香河任知县时,设置一“圣人阁”。楼内有木牌,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之神位”,另有四贤(即孟子、曾子、颜子、子思子)牌位分列左右。

其后因兵荒马乱,阁楼毁之。后侯公来香河供职,带头捐俸银,加之从县城四乡绅士富户的募捐,又重修“圣人阁”。此时的圣人阁,除阁楼外,当有殿宇和庑舍,其规模较前大为壮观。

到清顺治年间,清政府稳固了其统治后,开始重视农桑和文化教育,兴孔孟之学说,借以加强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县内开始扩建圣人阁,并改称为圣人庙。成为尊孔重教之圣地,也是推行科举制度的地方。由清廷礼部派一名“教谕”专管,并敦聘书绅一名来圣人庙内共同司职。书绅一般都由告老还乡的文官或解甲归田、文武双全的武官受地方官员相聘担任。书绅要定期来庙中,亲自调理指导应试的生员,其是考秀才、举人的传授者,生员呼之为“恩师”。书绅自称“授业”,具体职责是带领生员阅读,钻研“闱墨”,或由其给生员命题演练。生员(也称士子)集中庙内一般是在“春闱”、“秋闱”两次考试之前,在庙内聆听书绅传授八股文作法及内容规范、演习科举制度常规等。为供来县城听教的士子们居住之用,还在圣人庙东北建房一片,为“候学处”。所在之街称之为“候学街”。

书绅具有很高的威严,凡县内在册之功名人,有犯法者,不经书绅同意,不能绳之以法。但违法者要在圣人庙内受书绅训斥,令其反省,或戒尺戒之。虽非重刑,却也令人耻辱难当。这种训教称为“施以教化”,被认为是难过之关。在封建时代,孔子在民众中的形象是高大而神圣的,圣人庙又是教育之所,其威严可想而知。书绅成为旧时代县内教育的推动者。

在封建时代,新任县官到职要前来圣人庙拜庙,示“以德为政”的决心,恪守孔孟之道。土子考试前和得中后要拜庙。每月塑望之日,县令要带文职官员拜庙。皇家为圣人庙定了三禁:官府军队禁驻;三姑六婆、下九流禁进;非孔孟儒学之士、非孝子贤孙禁留。庙里还尊孔子的三忌: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圣人庙前禁止演戏,因为人们认为戏子是由“歌妓”演化而来,属禁忌范围,圣人不屑以顾也。旧时花会也不准到这圣贤之地来吵闹。其实,这些都是后代儒学卫道士对孔子思想的扭曲,圣人自已不也做过吹鼓手吗?他怎可如此轻视这些后代演唱吹奏之人呢?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香河县又重建这座庙宇,圣人庙自此改称“文庙”。这次重修后,县内还出专款用于尊孔重教之用。同时划出50亩地做为学田,界内不准随便建房使土。另外,各乡也有一定学田地,每年由县内派人收租,做为尊孔劝学之用。

光绪十九年(1893年),县令唐玉书在庙后“承衣殿”和“崇圣祠”开设“劝学所”,后又扩为“淑阳书院”,庙的后半部尽被占用。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文庙由大成殿被分成前后两部分。后部分另开西门,与新开设的“香河学堂”相对。

民国初期至“五四”运动前一段时间,文庙又兴盛一时。民国初,县长何士富主持维修文庙,庙容为之一新。修后举行了祭孔大典。大祭时,殿内灯火通明,参与人众多,整座文庙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之中,使人敬而生畏。

1919年“五四”运动中,“打倒孔老二”、“砸烂孔家店”的口号声震天动地,文庙虽未遭劫,却象冷冷清清的佛龛一般蹲在那里,无人问津,似乎失去了威严。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在文庙后承衣殿的“师范传司所”改为乡村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香河县党部占用了文庙的后部,师范学校迁往北门里西侧的真武庙。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日寇怂恿汉奸武桓发动了香河事变。武桓收编了所谓“弃暗投明”的姜恩良土匪武装,将其改为“自卫团”。该团骑兵强占了文庙前半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盘踞香河的日寇更把“新民会”这个汉奸组织的仓库安在文庙前半部,里面塞满了煤油、火柴、面粉和食盐等。封建时代人们心目中的文雅圣贤之地,就这样被日寇和汉奸践踏玷污了。

1945年9月,八路军解放了香河县城。在战乱中,部队派出岗哨保护香河中学、男子小学、女子小学和文庙、教堂等校舍和文化建筑,无论军民无证不得进入。

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香河解放区大举反攻。占领香河县城后,国民党“反攻突击队”驻进文庙,封建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圣洁殿堂,竟又成了审讯、拷打、监禁临无辜百姓的场所。几个月后,国民党县政府的财粮科又搬入院内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将文庙处辟为文化馆,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场所。

三、昔日的祭孔大典

从圣人庙到文庙,县内每年两次的祭孔大典都在这里进行。

每年4月,据说是孔子的逝世时间,8月是其诞辰时间,大祭典礼在其月某天的子夜正中(零时零分)开始。

祭孔之夜,庙内灯火通明,庙门大开。清真寺阿訇在正殿外东侧杀牛、羊,汉族的屠夫在西侧杀猪。然后这些牲品摆在正殿外月台上的三张大桌子上,头向殿内,名曰“三牲”。月台南侧花墙里的桌上有整鸡、鱼、馒头等供品。

天黑后,男女老少进进出出,有看热闹的,有串殿瞻仰的,这些都是闲杂人等,参加祭典的主要角色临近子时才到。祭前虽闲人很多,但由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和三禁三忌的威力,无人大声喧嚷说笑。小孩子也不追打吵闹,卖东西的小摊也不见了。整座庙院笼罩在安谧、恬静、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绝没有其它庙会那种喧闹混乱场面。

临近子时,主祭人——知县,陪祭人——教谕及其他文职官员、文人学子纷纷到场。

祭典设司仪(称大赞)1名,副司仪(称引赞)6至8人。

各类人物到齐后,一引赞喊:“执事者各司其事——”大赞用手势安排所有人按次序在腰厅内面向正殿站好。此时,全场只有“擦擦”的脚步声,显得极为庄严、肃穆、典雅。正殿内燃起檀香,香烟缭绕,在灯光之中袅袅升腾。

大赞喊:“开祭!”全体垂头肃立。大赞喊:“奏乐!”吹鼓手奏《怀念曲》,其曲表达的意思是:

“山东曲阜荒村里,

生为布衣七十年。

望重终得素王号,

瞻仰遗德忆当年。”

吹的乐器有笙、管、笛、箫,打击乐器有雅铃和鼓。曲子反复3遍,曲调低沉凝重,引起无限人敬立凝思、遐想。

大赞喊:“止乐,唱赞歌”。全体齐唱《大圣孔子赞歌》,其歌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获物弃之于地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弊而不行,

盗窃乱贼而不做,

故外户而不闭,

是为大同。”

歌毕,大赞喊:“击鼓三通!”小鼓缓缓地、轻轻地敲响三阵。

大赞拉长声喊:“献帛一献爵一”吹鼓手反复奏《柳青娘》、《小开门》。在乐曲声中,引赞拉长声喊:祭一神一位一前一”

主祭人闻声出列,随引赞缓步登上月台。陪祭人低应一声“祭神位前。”稳稳尾随主祭人,由引赞手中接过献品,入正殿,把酒洒在孔子位前,献品摆在桌上。

接着,主祭、陪祭二人立于殿中,随大赞喊:“俯(叩头)一兴(起立)一,”行三拜九叩大礼。在两旁四圣前行叩头礼。礼毕,随引赞出正殿进西配殿北门,至殿中央行叩头礼。礼毕,出配殿南门,站在过厅下。

引赞再喊:“祭神位前。”主祭、陪祭二人再登月台,过厅中有4人同应着“祭神位前。”尾随主祭、陪祭之后也登月台,接献品,鱼贯而入正殿,礼仪同第一次。礼毕,6个人随引赞进入东配殿,礼仪同西配殿。出南门,到过厅前,随“祭神位前”之声,厅中又有4人尾随。

接着,主祭、陪祭各领一行人,从立于月台正中的大赞左右进正殿,出殿后,两行人分进东、西配殿,出南门再奔过厅。如此反复,每行增至10人,最后停在东西庑门外,由4人进庑献帛爵之后,回到过厅原位站好。

到此,大赞喊:“止乐,再唱赞歌。”于是《大圣孔子赞歌》歌声又起,声调低沉、缓慢、稳重,充满对先圣的仰慕、怀念之情,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之意。

歌声止,大赞宣布:“礼成!”大典至此完毕。

参祭人员默默地散了队,静静地等着分三牲“祭肉”。分这种肉不是贪小便宜,不是馋嘴。据说吃了这祭肉的孩子可变得聪明、智慧超群,前程无量。分得肉自己吃的人不多,都是分送给邻里、亲友的子弟吃。

参祭的吹鼓手不用请,也不花钱雇,他们接到招呼就准时到场。据说孔子当过吹鼓手,是同行,自动义务参祭,理所应当,也是一种荣耀。

祭孔大典的开销出自学田租。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华民族中有着很深的影响。当然,他的学说也有一部分糟粕。历史上既出现了将其奉若神明,学说不分良莠,全盘尊为精典、规范,以至成为二千多年封建统治者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也曾有过“砸烂孔家店”、“打倒孔老二”的举动。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两种极端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正确评价这位先哲,在摒弃糟粕的同时,将其思想的精华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其在新的时代再次闪耀出灿烂的光华。

                 根据王柏山、庹永龄《文庙与教化》一文整理

  • 今日头条

  • VR全景

  • 香河地方志官方微信

  • 香河地方志小程序

备案号:冀ICP备1801696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2402000328号 电话号码: 0316-8581951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Copyright © 2017-2020 香河地方志 技术支持:蓝街科技 邮箱: 826763194@qq.com
www.xhdfz.com